[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新闻 > 资讯 > 正文

大中城市家长教育焦虑如何破除?政策之外需自救
2018-05-14 15:25      我要投搞

焦虑的家长如何“自救”

进入5月,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的出台,孩子们迎来了升学季,中国家长便又一次集体进入了焦虑季。只要在网络上键入“幼升小”或“小升初”,蹦出来的很多报道都透出各种各样的“焦虑”,比如:《幼升小火爆令人焦虑,但家长的选择也情有可原》《名校幼升小选拔 “牛娃”比拼是一场焦虑竞赛》《幼升小小升初,比抢跑更关键的是抢跑道》。

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不少政策。

不久前,教育部联合4部门展开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就是切实给中小学生减负。再来翻看今年各地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也能发现,很多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减少家长的焦虑,比如北京多个区县推出的“幼升小”多校划片政策就是为了缓解由“学区房”引发的焦虑,上海等地实施的“公民办同招”的目的也是给“择校热”降温……

但是,家长们依然焦虑。

中国家长为何如此焦虑?这种焦虑的生命力为何如野草般顽强,总是“挥之不去”?

该寻找背后的原因。

在所有家长中最焦虑的莫过于大中城市的家长。如果给他们画个像,他们有着类似的特点:受过良好教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对孩子成长怀着很高期望、对孩子的教育参与度较高。

而在这个表面特征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特点:不少家长自身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断崖”,这个“断崖”出现在学业有成之后。似乎在很多人心目中,学业有成之后,事业、家庭的成功就会水到渠成了。但其实,人生就像建高楼,“学业有成”只是给高楼打好了基础,打基础确实需要很好的规划,但是要想把楼盖得更高、更结实,还需要接连不断的规划和设计,但是,很多家长的成长过程到这里停止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断崖”,成功了,家长容易把成功的原因归功于人生前20年的奋斗;失意了,家长也容易把不如意归咎于“没能考上名校”“没选好专业”,等等。

而这时的成功则更具有偶然性,变得可遇而不可求。家长们普遍对自己不满意,越是对自己不满意则更期望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孩子。家长把自己跟孩子捆绑得更紧了,孩子成功家长喜悦,孩子受挫家长痛苦。感同身受,家长反应能不大吗?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