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新闻 > 健康 > 正文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勿对中国科技有“盲人摸象”般片面之见
2018-09-21 09:22  [db:来源]    我要投搞

中国科技网讯(夏青)9月19日-21日,以“新时代、新丝路、新形象”为主题的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在珠海举行。20日上午,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称中国有发展技术资本化的“硬家底”,且在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迈出了非常扎实的步伐。他表示,中国历经40年,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知识产权创造大国,经济也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那些把中国科技捧上天与踩入泥的观点,都属于“盲人摸象”的片面之见。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主论坛发表题为《中国技术资本化的潜力与能力评价》的主旨演讲。科技日报记者 王俊鸣 摄

技术资本化的前提:受专利保护的产业技术的聚合

“18世纪以来的五次产业革命都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产物,”房汉廷称,18世纪前几乎从未产生爆发性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技术局限于家族传承或皇室专用,很难资本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小;而18世纪之后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作为一种可资本化的资产,为其创造者、应用者带来丰厚回报,因而催生了技术-经济范式。“人类把技术要素纳入财富创造之中,而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实现资本化?正是那些受专利保护的产业技术。”

“要实现技术资本化,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可资本化技术并形成聚合效应。”1985年中国全国专利申请授权量仅138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到2017年全国专利申请授权量138.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42万件(不含港澳台,申请量共计135.6件,其中发明专利32.7万件)。房汉廷称,“中国现在提出创新立国,经济也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这些数字就是中国搞技术资本化的硬家底!”

三大指标评价中国技术资本化能力:后发追赶之路

“不过,有足够的专利技术,并不表明技术资本化水平足够。”房汉廷表示,评价一个经济体技术资本化能力的主要指标,一是专利制度,它是技术资本化的法律保障条件;二是促进公共研发技术资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它是技术转化为资本的动力源泉;三是技术资本品市场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

“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于1474年,中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于1984年,整整晚了510年。”房汉廷强调,要让“能力加上资本”——重大技术成果的产生,与积极以制度保护技术发明者、拥有者的利益有极大关系。“不过,当下的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专利制度,也激发了众多研发者创造技术专利的热情,终于使中国从知识产权小国一跃成为知识产权大国。”

关键词: [db:TAG标签](2209)

责任编辑:[d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