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互联网 > 电商 > 正文

双十二发展启示录 携手爱库存为清库存而起
2018-12-24 18:03  未知    我要投搞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成为全民狂欢购物的日子,然而双十一狂欢之后,对于各大品牌商来说是个既喜又忧的时间,喜的这一天的销售量会超过一年其他的大部分时间,忧的是为双十一备货,很多的商品最后的备货库存远远超过市场所需求。

  双十二的诞生,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的去库存的问题,但是优惠力度和双十一的区别并不水很大,同类商品的竞争压力大,并不能完全结局超量备货的问题,导致很多品牌在准备新品换季时,库容依旧无法腾出空间,企业在解决库存问题上,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成本。

  而品牌去库存的关键点就在于:高效率、低成本、快周转。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个行业的病痛点,整个市场将又如何转型呢?

  历史突破点

  2009年,双十一诞生。三年后的2012年双十二诞生。要注意2012年这个历史节点——那年年初淘宝改名为天猫,阿里把重心由C2C转为B2C。而在前一年,中小卖家“十月围城”,双十二诞生一开始其实就存在大量权衡因素。

  1、是为淘宝C端小商家设立的,目的是和双十一“主将”天猫大商家做区隔;

  2、存在很大一部分的清库存考量,顺便帮助双十一备货过多的商家清理尾货;

  双十二从诞生一开始就带有两个属性,一是为商家清理库存,二是刻意与双十一寻找差异。这个基调基本奠定了未来八年双十二的变迁历史。

  双十一从来没变,双十二年年在变,它成了观察阿里战略转型、业务转移的一大视角。

  2014年的双十二成了阿里试水O2O的节日。唯品会之类的特卖网站则成了商家转移库存的渠道。

  2015年的双十二,阿里重启口碑,强调生活服务促销。和阿里在双十二决战的,不再是京东等电商对手,而是那一年合并的美团-大众点评。

  2016年的双十二,阿里强调新零售和线上线下交融,那一年的双十二主打者是“支付宝+口碑”,因此成了阿里试水新零售、推广生活服务的节日。

  2016年之后,零售业线上线下交融成为大趋势,零售行业整体转型数字化。线下零售商更愿蹭阿里双十一的热点。双十二愈加没人参与,更多成了阿里“支付宝+口碑”展开零售业探索的试验田。

  2017年,微信小程序诞生,微信电商概念走红,腾讯拿双十二作文章,强调微信电商的作用,和阿里对标。不过,这时的双十二的公关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不管微信小程序电商在双十二如何强推,它都已经无法撼动阿里在双十一的碾压态势。

  2018年的双十二,阿里、京东普遍在给双十二降温。它反而成了社交电商赛道上这些玩家们更重视的战场。双十二似乎有了新的出路。

  今年双十二,拼多多一直在高调对标淘宝,借阿里未公布双十二销售额这一事件宣扬“喧宾夺主”的概念。

  得益于双十二的带动效应,以S2b2C模式为核心的爱库存12月单月GMV破6亿元。苏宁拼购在今年同样把双十二作为营销重点,公布了销售数据。

  市场推动力下的产物

  双十二有着先天的定位尴尬。对消费者如此,对商家也是如此。它的尴尬之处显而易见。

  消费能力透支。在总体流量增长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人为拉高某一天的销量,是以牺牲平时的正常销售为代价的。

  双十一过于成功,使得双十二一直在其阴影之下。作为全民节日,双十一早已透支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热情。从日期来看,双十二在双十一和双旦节的空档之间,似乎也显得有些尴尬。

  商家热情消散。商家一般大力筹备双十一和双旦节促销,对双十二明显力不从心,缺乏“折腾”的动力。

  要知道,双十一的筹备往往要提前3-4个月,从生产、备货、入库再到发货,整套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双十二与双十一之间仅仅间隔一个月,企业完全没有办法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再整顿兵马打一仗。

  但是,双十二的尴尬并不意味着双十二没有存在必要,从双十二诞生初始,就是中小卖家的“养鱼池”以及清理库存的重要“蓄水池”。

  在双十一,中小商家无力与大商家竞争,也没办法参与流量竞价,即使参与竞争往往也容易陷入有销量无利润的困境。

  双十一全行业压抑节后的用户消费需求,进一步反逼中小卖家陷入后续的流量与生存困境,更多中小卖家很早就在反思是否应该跳出这场赢家通吃的战场,开辟其他平台。

  社交电商因为流量规则以及用户人群的契合,正在成为疏导中小卖家的渠道。

  这其实也是2017年微信小程序电商,以及2018年以拼多多、爱库存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之所以会高调抢占双十二的主要原因。

  社交电商龙头崛起

  这两年社交电商的崛起,让双十二的功效逐渐回归“初心”,社交拼团电商这种模式受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双十二未来的出路,很大概率就是“清库存+特卖”。

  倪叔在《电商之殇:双十一之后的库存难题》一文中提到,2015年时任阿里总裁的逍遥子张勇在某次内部讲话时甚至提出过“是天猫顺手养活了京东与唯品会”这样的话。

  所谓“养活唯品会”指的就是企业库存往往会被拿到特卖网站去销售,对于电商产业而言,天猫双十一之后,将库存分流到其他电商渠道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惯例了。

  社交电商愈加强势的情况下,双十二通过社交电商清理库存的趋势也会愈加明显,而且这还受到了商家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追捧。

  对商家来说,可以借助双十二迅速清理库存、回笼资金,为双旦、春节大促做准备。

  快速提升库存周转是很多中小商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虽说Q4是销售旺季,可双12的表现趋于疲软,双十一与双旦年终大促之间需要有一个清理库存压力、加快货品周转、回笼资金的节日,双十二作为衔接再合适不过了。

  微信在2017年主推小程序电商时,实际上就是在聚拢中小商家。不过,随着小程序电商再度成为品牌电商的阵地,拼多多、爱库存这样的社交电商平台成了新的出路之一。尤其是爱库存,它天然就适合帮助商家清理库存,品牌库存被上架到爱库存,分销商通过爱库存将产品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收到消费者的付款后,爱库存将订单汇总并发送给品牌方,之后的物流则从品牌方到分销商再到消费者。

  在这种S2b2C模式的支撑下,品牌商单场销售周期仅为48小时,回款周期只有7天,从实际效果来看,爱库存的效率远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

  对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可以找到更多低价的品牌“漏网之鱼”。

  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有“捡漏”心态,也就是通过相对较长的时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低价商品。你并不能把这种心态看作是“消费降级”,其实这也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心态。

  过去“捡漏”是在唯品会这样的特卖平台,而现在随着社交电商的走红,“捡漏”则转移到爱库存这类平台。“捡漏”甚至会随着微商提供众包服务得到加速,这种“货找人”的新型流量分发模式可以提高商品传播的效率。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三四线城市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倾向于相信熟人介绍和推荐的商品,靠谱的微商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商品分发效率和消费者的“捡漏”效率可实现进一步提升。

  尤其在如今国内经济环境整体趋冷的时候,消费分级在大环境下愈加明显,各类人群想要获取便宜、品质/品牌、必需品等需求会激增。

  残局的止损

  历经八年的电商大促,虽然很多品牌已经意识到备货和库存的问题,但依旧无法精准到每个SKU,所以去库存成为每个品牌都避免不了的问题,这也是爱库存平台模式当下如此火爆的因素。

  大促之后,各大品牌都需要整修一段时间,而大促之后的“大伤”残局,直接交由第三方专业去库存的平台,就显得很重要。爱库存的S2b2C模式,将“供应链革命”分散到了分销商和用户的身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链路的流转效率,提升供应链整个链条的控制能力和柔性。

  未来,电商行业,S2b2C模式下社交电商必将成为市场蛋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责任编辑:中国商业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