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互联网 > 正文

共享单车“崩溃史”:眼见它高楼起,宴宾客,楼塌了
2018-12-20 21:21  [db:来源]    我要投搞

文 | 铅笔道 记者 李洁

对于小黄车ofo而言,这个冬天寒风凛冽。

近几日,ofo的退押金事件愈演愈烈。截至18日晚9时,ofo线上排队退款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待退押金规模至少10亿元。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大批用户在ofo位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总部排起长龙,讨要押金。

今年4月,摩拜卖身美团后,曾经最大的对手ofo似乎成了共享单车剧幕中的独角。舞台的聚光灯照射下,ofo的每一个动作均备受关注。

巨头们尚且在泥沼中奋力自拔,两年间死伤的中小玩家更是不计其数。城市里废弃单车的坟场,马路边一辆辆残缺的单车,令人触目惊心。

历时两年的共享单车风暴,吸引上百亿资金,共70多家公司入局。虽然共享单车的故事还没有走到结尾,但一众看客们似乎已经猜到了结局。

老牌自行车厂的“救星”

2018年以来,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其中涉及金额最大的是上海凤凰自行车厂,涉及金额为6815.11万元。这家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辉煌过的自行车品牌,自从卷入了共享单车这场遒劲的龙卷风中后,一切都显得身不由己。

30年前,自行车是女方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当时,一辆自行车售价100多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四十元。这其中,凤凰的二八单车尤其耀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渐渐退出主流出行方式。曾经的王者凤凰也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

在摩拜刚刚在上海问世时,凤凰总裁王朝阳花了大半个晚上,在上海街头巷尾找摩拜,“那时候就想弄清楚车子摆在什么地方,是怎么回事。”

面对汹涌而来的共享单车,传统自行车厂们也想抓住风口,一跃翻身。相比于互联网青年的冲劲儿,他们的心态更加稳健,个中风险和机遇显而易见。经历过风浪的他们深知,如今共享单车这艘船,是不得不上。

2017年5月,ofo与凤凰车厂“联姻”。这场“古典女郎”与“时髦小伙儿”的爱恋,为浮躁的共享单车注入了新鲜话题。

充满童年回忆的凤凰二八单车

“3天内做3台样车,做出来了下单5000辆。”凤凰的工人们连夜加班赶出了样车。ofo对“嫁妆”甚为满意,开始与凤凰达成深度合作,还一起建立研发中心,对共享单车的车架、外观、智能硬件等产品进行优化。此外,由凤凰生产的ofo小黄车车身上都会贴上“凤凰”的商标。

令人遗憾的是,时隔一年多,凤凰就将ofo告上了法庭。

两大巨头的萌芽期

ofo创始人戴威曾说过:“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一个是真正影响世界的,但我认为ofo有这个机会。”

在遇见朱啸虎之前,戴威的ofo只在校园里活跃着。他们一路高歌猛进,意气风发。

“每天每辆车的使用频率是8次,每辆车成本200元,骑一次0.5元,两个月便可回本。”他算了一笔账:校园一天可以达到200万单,一年收入3亿多元。“在A股上市没问题。”戴威曾这样说。

关键词: [db:TAG标签](2209)

责任编辑:[d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