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互联网 > 正文

炒币10年,我在上海市中心买了套房,带来了一批百万富翁
2018-11-01 19:05  [db:来源]    我要投搞

春天还远,抱团取暖

现在加入见闻会员

可免费送5位好友会员资格

来源:小葱APP 作者:靳倩倩,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有人说,这个年代,成功属于冒险者。

32岁的吴浩是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CTO。十年前,他就职于一家创业公司,向同事们布道比特币;十年后,他低调了许多,炒币史已经鲜有人知。

十年间,吴浩作为一个亲历者,见证了比特币的三次熊牛,也实现了如今的财富积累。

01

早期红利

2008年11月,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在密码学论坛的邮件组中贴出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研究论文。

三个月后,他把理论变成现实,并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共50个比特币。

彼时,计算机专业的吴浩正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李笑来刚刚离开新东方,投身到自己的创业公司中。

人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忙碌着,没有人会料想到比特币会在后来的金融市场上爆发如此大的潜力。

2010年7月,比特币消息被著名新闻网站Slashdot提及,带来大量用户的同时,BTC价格也从0.008美元上升到0.08美元。

在外界看来,这是比特币第一次价格的剧烈波动,显示着新生事物的崛起。那时,吴浩刚刚入职一家创业公司从事技术开发满一年。

2011年,吴浩在网上读到比特币的消息,具体哪家网站他已经记不得了,不过他清晰的记得那时候比特币的价格还不到1美元。

“当有人告诉你可以把水变成油,本来你不信,可当他真的演示给你看,这是一项很cool的技术,你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吗?”

吴浩说,当时挖矿成本跟买的价格其实是差不多的。而且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当时正处CPU向GPU过度的阶段,显卡“挖矿”已经开始流行,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

于是,吴浩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挖矿之旅。据他介绍,当时在国内挖矿的人还不到1000人。

国外的情况则不尽相同。2011年的3月,位于日本东京的Mt.Gox 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后来被一名来自法国的比特币爱好者马克?卡佩勒斯(Mark Karpelè)买下。

马克?卡佩勒斯时代的Mt.Gox盛况依旧,据说交易量在高峰时一度占据到全球比特币交易量的80%。

作为国内第一批的入局者,吴浩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他很快就感受到了挖矿带来的喜悦。

“我和一哥们特意从香港买来4台电脑,一人两台,买回来就放在阳台上开始挖。”

“放阳台上散热吗?”

“主要是太吵。我那哥们后来老婆怀孕了,就不挖了。”

“那你最后挖到了吗?”

“当然,那个时候挖矿的成本不高,还是比较容易的。”

关键词: [db:TAG标签](2209)

责任编辑:[d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