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互联网 > 正文

快手广告来了,下一个百亿级玩家入局?
2018-10-30 17:03  [db:来源]    我要投搞

两年前的10月24日,快手写下商业化的第一行代码。两年后的今天,快手商业化的整体思路和未来布局才真正成熟,以“快手营销平台”的正式发布为标志,开始大规模推进。

成立已经七年的快手,了解其商业化进程的人寥寥。其实,它在2017年3月就首次公测了快手广告,不过直到今年初也只有10%的人才能看到广告,如今随着广告投放的比例提升至60%,有更多人可以刷到哈啤、百雀羚等内容。

“经过一年多摸索,快手商业化提速,即将推出快手营销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商业能力,让用户在快手社区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实现更大的价值。”快手创始人兼CEO宿华几天前这样对外表示。宿华曾在16年底提到大规模商业化的计划,而今年才算是它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元年。

1.3亿日活,这是国民短视频社交App快手商业化的底气。但是快手所秉持的普惠、去中心化等价值观会不会绑架商业化,全量开放的广告投放会不会影响到纯净的老铁社区用户体验,这是这个想要商业化的产品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我加入快手的时候,宿华就给我提了两个要求,在既有的价值观和用户体量上搭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同时要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快手商业化副总裁严强对36氪说道,“现在我们找到了在商业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的方法,能确保用户体验不被伤害,才正式对外开放。”一个认为创造更多价值自然可以实现更多营收的公司,也在想办法以此为基础搭建商业化模型并将之一以贯之。

虽然广告是几千亿盘子的大市场,但大公司都将广告视为增厚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抢夺广告主的竞争自然异常激烈。另外,即便快手想打“老铁经济”这一差异化的概念分食一部分市场,但也有很多人担心思维定式的草根产品形象可能成为其广告投放的主要阻碍之一。

每天有1.3亿老铁活跃的快手,定位“AI+社交”的差异化广告营销平台

如今快手的商业化由慢变快,也是用户、商家和公司综合发展考量下的结果。积累大量粉丝的用户可以增加收入,有广告投放需求的商家多一个渠道选择,而快手也可以探索直播外的商业化可能。于是,快手广告营销平台诞生了。

据严强介绍,快手的广告营销平台主要包括快手广告(信息流广告、品牌标签页广告、粉丝头条)和快手商业开放平台(快接单、快手小店、子母矩阵号、商业号),可以为广告主提供“高效+长效”的双擎营销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快手有四大独有的优势:流量巨大,分布广泛且有区域渗透优势,并且覆盖流量红利区域;用户粘性高,较强的社交属性;80%都是年轻用户,同时有海量的下沉的腰部用户;更细的人群颗粒度,以内容划分的标签体系天然带有商业属性。

快手营销平台架构模型

社交层面,严强觉得可以最大程度的通过老铁关系链来发挥“老铁经济”效能。快手平台有很多的消费场景,比如家乡特产等,可以形成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同时,“有温度、有信任度、有忠诚度”的社交关系,也意味着更高的转化率和复购率,这可能是其与同类以内容消费为主的短视频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

快手上有不少以此获得不错收入的用户。2018年6月至8月,尼尔森对快手上部分商户进行了深度定向调研。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商户中,48%从快手上直接接到了生意,其中42%在快手上年收益超过10万,平均每个视频可以带来1068元收益。对于有些商户来说,快手的交易额甚至能占到一半以上。

关键词: [db:TAG标签](2209)

责任编辑:[d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