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互联网 > 正文

壹点灵“自杀热线”|生活会很精彩,只要你一直在
2018-10-25 10:51  未知    我要投搞

 “有时候日子太糟糕了,我们会感到绝望。我们会做一些通常不会去做的傻事。”

    第87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自杀热线》这样解释了“自杀”这个行为。

    影片的最后,打热线电话倾诉的老人,在被找到时,还是离开了人世。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

    而在杭州创业大道上,有一家公司——壹点灵,24小时灯光常亮,他们在竭尽所能地避免着这类事件的发生。

    彭东元,是壹点灵危机干预的负责人,也是接听“自杀救助热线”的一员。

壹点灵滨江站咨询室

    父母离异、经济拮据、身心受损

    彭东元坐在电脑前,松了一口气,顺手关掉了一份电脑文档。

    文档里面是一张鲜血淋淋的割腕照片,图片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分析。现在,它被关掉了,也意味一场危机得以化解。

    前不久,17岁的小玲通过壹点灵“自杀救助热线”找到了壹点灵,作为壹点灵危机干预的负责人,彭东元接过了这通电话。

    在聊天中得知,3年前,小玲的父母离异,随即各自有了新的家庭。小玲无奈之下只能跟随奶奶生活,由于老人家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小玲也生活得极其不好,缺衣少食是常态。

    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小玲被查出患有“胃功能紊乱”,只能自行前往医院就医。

    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健康亮红灯……层层重压下,小玲的精神方面也出现了一点问题,医生告诉她,你要住院,你需要精神方面的治疗。可是,她没有办法。

    今年9月份的时候,小玲割过一次腕。数十天辗转,拨通了壹点灵的“自杀救助热线”。

    接了这通电话的彭东元,内心带着一份焦灼,但还是处理得有条不紊。先是定位到了女孩的所在地,又与当地的警方取得了联系,阻止了悲剧的发生。同时,也联系上了女孩的父母双方,告诫他们依法履行抚养义务。

    这是小玲与彭东元,两个相隔千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发生的短暂交集。今后,小玲的人生该怎么走,是否会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彭东元也不得而知。但,救人于危,这段经历彭东元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

    “我要救你,这是我的职责”

壹点灵logo

    影片《自杀热线》中,男人老年丧偶,在他“行动”之后,再拨出热线的动机,其实是“害怕最后时刻孤零零一个人”。

    而在彭东元的资料库中,他建立了四种“自杀画像”。诉求型:故意索取社工的关爱,或以骚扰社工作为排解途径;情感诉求型:内心冲突严重,通过反复阐述自身观点希望获得认同;应激型:言语中标明其正在进行自杀或是自残;过往应激型:有过自残行为,有典型的受挫经历。

    不管是刻意打电话骚扰,还是电话的那头正站在自杀的边缘,彭东元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陪伴,贯穿始终。

    像彭东元这样工作在“自杀救助热线”一线的人,与壹点灵平台的一些咨询师一样,“把每一次面谈,作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面谈”。他们把每次来电,都用最高程度的关注来处理。因为电话那边的人,很可能是到了生死边缘,他们正在把救助电话看作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后接触。“我要救你,这是我的职责。”彭东元说。

    壹点灵创立于2015年,是基于互联网的国内领先的心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经有1万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入驻,服务了300多万用户,让这300万人的人生在这里得到改变、重生。“自杀救助热线”是壹点灵平台开通的纯公益服务热线,截止到目前,壹点灵2018年危机干预处理量在600多起,成功挽救100左右个家庭。

    前端心理咨询,后端危机干预紧急介入,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壹点灵危机干预接线员,是一颗颗热衷公益的心。

    晚上11点半,由壹点灵热线转接到危机干预处一通电话,来电显示为杭州。15岁小女孩,家庭离异,其妈妈在外工作未归。彭东元的平静再次被打破,女孩说,自己正在自杀。彭东元们拿起电话,又开始奔赴新的战场……

    (文中“小玲”为化名) 

    

关键词:

责任编辑:中国商业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