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fulltitle/]

科技之窗 > IT数码 > 正文

“辛德勒”的真实面目你知道多少?
2017-06-21 13:11      我要投搞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文最末有送书福利,不去看看吗?

  ▽本期关键字▽

  辛德勒的名单

  72年前的5月8日,德军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3个月后,日本也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多年以来,反思二战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出版于1982年的《辛德勒名单》一书(原名《辛德勒方舟》),则因被名导斯皮尔伯格翻拍成电影而广为人知。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曾获7座奥斯卡小金人

  这本书以纪实手法刻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倾注所有财力和智慧,营救犹太人生命的真实故事,此书曾荣获当年的布克奖和洛杉矶时报小说奖。

  《辛德勒名单》

  (澳) 托马斯·基尼利 著,冯涛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6

  近日,《辛德勒名单》的作者托马斯·基尼利来到了中国,参与了多场主题活动,又将这部经典作品再次推到了我们眼前。

  托马斯·基尼利

  比电影里更真实的

  文 | 罗婉

  作为澳大利亚最多产的当代作家之一,自1964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惠顿某处》以来,托马斯·基尼利共出版了三十多部长篇,十余部纪实作品和四部剧本,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博,按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本《辛德勒名单》中文译者冯涛的话来说,“就像一份报纸的国际新闻版一样丰富多彩……简直无所不包。”

  而为什么一位澳大利亚作家,会选择书写一个时间、空间都距离自己这么遥远的题材呢?对中国读者谈到《辛德勒名单》的创作背景时,基尼利分享了他1980年在美国一家皮具店的奇遇,在那里,他遇到了店长普费弗伯格,一位二战时期幸存下来的波兰犹太人。从后者的口中,基尼利第一次听到了“辛德勒”的大名,也了解到这位辛德勒从德国纳粹手中拯救出1300多名犹太劳工的故事。他还在那里看到了辛德勒名单的一份副本,也看到了很多当时被杀害的犹太人的名单,基尼利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惧。

  电影中辛德勒让会计师打印犹太人名单

  回到澳大利亚后,基尼利陆续采访了一些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二战”幸存者,渐渐地被他们的故事所吸引。基尼利开始反思,为什么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暴行,反而都是由普通人所执行的,这也是这些故事中,令他最感兴趣又最觉恐怖的部分。即使自己缺乏相关经历,与“二战”的唯一联系也只是“父亲从北非战场寄回来的纳粹的纪念品”,基尼利仍义无反顾地做出一个决定,他要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为了搜集更多战争亲历者的故事,基尼利踏上了寻求真相的旅程。他和普费弗伯格走遍了德国、奥地利、美国、波兰、以色列,甚至去了阿根廷,在那里采访到了辛德勒的太太,以及许多当事人。由于所有的犹太幸存者都不想要自己的亲身经历被误写,基尼利决定采取非虚构小说的原则来书写。

  为了保持作品的真实性,在写完初稿之后,他甚至还请了三四十人来读他的书稿,再根据读者的意见,对全书进行了修订。“这并不是写小说的正常流程,但是我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保持书的真实性。”基尼利甚至舍弃了形容词,“在写这样充满恐惧的故事时,形容词是不合适的,它反而无法表现出全部程度的恐惧。哪怕你用到了‘令人恐惧’、‘惨无人道’、‘令人羞耻’等种种词汇。”

  这种情节基于历史文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而展现方式却是以小说的记述方式,使得《辛德勒名单》在荣获布克奖后,引发了一场关于这到底是纪实还是小说的争论。因为众所周知,布克奖是个专为英文小说而设的奖项。对此,基尼利的初衷很简单,他说:“不管我是否遇到这个故事,辛德勒的故事本身已经存在,而且它是非常棒的故事。一个作者,一个小说家,所做的努力就是把这个故事按照它原本那么好的程度讲述出来,所以我选择以纪实小说这样的题材来写作。”

  红衣小女孩的离去,是影片中具有象征性的经典一幕

  写这本书的那些日子里,基尼利住在悉尼的海滨。尽管距离他笔下发生可怕灾难的地方很遥远,但那些触目惊心的故事,却像噩梦一般,二十四小时紧紧跟随着他。这导致了书写到一半时,他开始失去写完这部小说的信心,而且对人性感到无比绝望。基尼利坦称,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令人痛苦的小说,而《辛德勒名单》是最令人痛苦的。

  但基尼利认为,自己创作所经历的噩梦,相比纳粹施与犹太人的痛苦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曾遇见一位相当富裕的女性幸存者,她说自己即使在战争结束后,也从来不敢不带面包出门。虽然在理智上,她已经知道党卫军已经不复存在了,再也不会有人把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拦下来,强迫她下车铲雪,但她内心的创伤久久难以弥合。

  影片在捷克升华,德国无条件投降,辛德勒临近破产。他在大厂房里发表了犀利的演讲,因为那些麻木残酷的青年党卫军,离开工厂回家的背影写满彷徨和迷茫。

  不止是作者,译者冯涛也表示,翻译《辛德勒名单》的过程确实非常压抑和痛苦。但除了故事本身压抑、沉重的一面,冯涛还看到了作者在其中探讨的关于人性最复杂,也是最微妙的地方。

  在冯涛看来,当时想拯救犹太人的德国人并不止辛德勒一个,还有尤利乌斯·马德里瑞施、雷蒙德·蒂奇,甚至还有纳粹党卫军奥斯瓦尔德·伯斯科和国防军高官聚斯穆特,等等。也正因此,历史才不至于仅仅成为一部征服和压榨史,不论在多么黑暗的时刻,都会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或许,这正是这部经典作品多年来一直让人感到感动的地方,这也是人类仍然能前进的重大动力所在。

  对于当今日本某些政治团体否认南京大屠杀,基尼利说:“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还表示不解日本政府迄今仍没有对过去深刻反省,“德国总统可以下跪向受到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致歉,为什么日本人不行?我认为日本政府应该为过去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诚恳道歉。”

  原著作者给

  电影打8.5分

  1993年,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辛德勒名单》推到全世界观众面前,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二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事实。该片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并在美国电影协会世纪百部佳片榜单中位列前十。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电影展现了辛德勒的伟大,但在原著作者托马斯·基尼利看来,电影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原著上的许多能反映辛德勒矛盾性格的内容并没能在电影中呈现出来。如果要给电影评分,托马斯·基尼利给8.5分(10分为满分)。

  《辛德勒名单》一书运用了高度纪实的手法,刻画了这个撼人心魄的故事。但电影所呈现的只是高度浓缩的剧本。其实斯皮尔伯格所钟意的电影版本有6小时30分钟的长度,而最终发布的版本只剩下3小时20分钟。删掉部分包括讲述奥斯卡·辛德勒在为德国的军情处做间谍时的故事。

  在电影中,大家能看到辛德勒建立的军工厂里没有生产一个弹壳,这是因为辛德勒不想有任何人因他所生产的武器而被杀死。但原著作者基尼利则希望电影能讲到另外的原因,那就是辛德勒在黑市做交易,利用劳工伪造文件,去剥削当时被轰炸的其他工厂,通过这些伪造的文件,他在黑市获得了高级的酒、钻石、咖啡、食品等等各种各样的财富……

  另外,基尼利不太喜欢斯皮尔伯格对电影做出一些非常感伤的处理,比如电影的结局,辛德勒离开他的劳工营时,他哭泣着说为什么没卖掉胸章,这样就可以救更多的犹太人。实际上斯皮尔伯格省略了另外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那就是辛德勒劳工营已经太过拥挤,容不下更多的被拯救者。

  斯皮尔伯格凭借《辛德勒的名单》

  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

  但基尼利很喜欢斯皮尔伯格用黑白影片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他认为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作品类似纪录片的风格。

  基尼利也说过,很高兴自己是一个小说家,因为小说家并不依赖电影放映的长度。小说是一个超越时间的存在,是一个空间更大的所在,在这里,写作可长可短。所以,基尼利宁愿做一个要去坐经济舱的小说家,而不要做一个电影制片人。

  (伍岭 文)

  转一条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本

  《辛德勒名单》编辑黄昱宁老师的朋友圈

  “

  托马斯·基尼利做完活动之后就赶飞机回国了。可爱的老爷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张纸条,我理解是致所有中国读者的。话说得实实在在,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小说家的范儿:

  “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和哈尔滨人,对犹太难民曾以人道待之,实应称颂。

  —— 托马斯·基尼利”

  福利时间

  在本文下方留言,你对《辛德勒的名单》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以及原因,书或电影均可,100字以内,并分享这篇文章截图告知我们。小编将综合根据点赞数及内容选出三名读者,送出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提供的托马斯·基尼利 限量亲笔签名本,注意,是签名本签名本哦!

  截止时间:2017年5月30日(周二)

  名单公布及领取方式请留意我们稍后推文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这三本书读懂欧洲艺术史| 看文艺复兴三杰的各种厮混厮打厮杀| 看看老树画画,人生不过也就这么一回事儿| #520 秀恩爱这种事,还是前辈们干得漂亮| 勒卡雷笔下的德国难民问题| 我们侵犯也被侵犯的尊严| 在秩序沦陷的野蛮大陆,仍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对南京大屠杀,除了受害者,任何人都无权宽恕

关键词:

责任编辑: